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逻辑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,优势难以累积,一款车的成功,并不意味着下一款车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,上一款车买理想汽车的客户,下一款车未必大概率继续买理想,这个行业护城河仍然有限,主要还是靠规模效应。但一辆汽车有各种用途和配置需求,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很大,成功者很难靠几个畅销款抢占大部分份额,规模效应也存在局限性。理想汽车目前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因素:增程技术路线、奶爸车定位相应的一系列针对性需求痛点洞察,现在华为等竞争对手全面复制这两点,并增加了更多卖点,价格还更低,理想的产品独特性减弱了,市场份额必然被瓜分。但理想管理团队的认知和能力,决定了它仍然有更大概率不断推出优秀车型,取得好销量,只是未必如今年上半年那么独领风骚。如果进入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,行业竞争逻辑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,自动驾驶有可能成为购车的核心考虑因素,配备完整传感器的存量车型,将源源不断贡献不同场景下大量数据,拉开不同品牌的自动驾驶死亡率,届时,有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网络效应。但目前,辅助驾驶的差距还不够大,很多厂家都做得还凑合,奇怪的是,存量车型和真实场景驾驶数据有限的华为,自动驾驶似乎反而做得很好,数据优势真的成立吗?
理想擅长的是用户体验,华为的强项是技术。但是在一个技术挖掘潜力大的行业里,用户体验可以抄,技术是硬门槛。可以对比下手机行业的情况,当年小米的用户也是爱小米爱得要死,多少国内领先的用户体验设计啊,但小米做那些东西没门槛,很快大家就抄会了。理想拿什么和华为竞争?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对决。
那是华为吹牛逼呀 按你这种分析又是壁垒又要毛利高 请问这种公司存在吗 腾讯苹果 算不算?我觉得抛开机会成本谈估值都是不理智的,汽车市场巨大处于行业变革 理想生意再差也是赚大钱好生意,不然市场也不会给予高估值 不要老想着自己比市场聪明。
Mega根本不可能有多少量,一个月人撑死了5000。至于L6就算卖的还行,但是789又被人抄了老底,哪里还有什么成长
自动驾驶考60分靠数据多少,考90分就要比谁聪明了,相当于算法聪明度了,这不是做了多少试卷能体现的
$理想汽车(LI)$ 这个估值,贵么?如果年底前月交付突破4万,且明年上半年稳定在4万以上,同时明年MEGA和L6销量可观,那么现在这个估值一点都不贵。上述三件事分别对应于:华为的竞争/纯电的产品/20-30万级别市场的破局。华为去年的营业额大概是6400多亿。如果2025年理想能够实现年...
关键词: